ER_5347_s

香港有這麼一家法國餐廳,用全部收入資助了近3000多名特殊兒童接受語言治療。

Area-A
*餐廳內部

走進這家餐廳,百合花的香氣撲鼻而來,法式格局加上溫暖的燈光讓餐廳更顯典雅,也富有異國情調。餐廳里的每一個角落都經過精心布置,漂亮的燈飾,精緻的餐具,優美的古典音樂,讓在這裡進餐的人可以很放鬆地去享受。前菜法國鴨肉和主餐焗荷蘭牛仔柳相當美味,最後配上一份梳乎厘更甚完美。如果你是一個喜愛法式浪漫的人,那麼不妨將La Parole列入你必去的餐廳列表之一。

1H

*焗荷蘭牛仔柳

WechatIMG52
*超好吃的梳乎厘

La Parole是間位於香港上環柏廷坊的法國餐廳。看似一般的法國餐廳,背後卻有着非一般的意義存在。La Parole的老闆——黃氏夫婦常年將餐廳的所有收入,扣除開支后,全數捐給他們創辦的另一個非營利志願機構——庭恩兒童中心(Benji’s Centre)。黃家寧與其太太黃何淑英在2004年於香港首創提供單一語言治療服務的庭恩兒童中心。主要是幫助來自低收入家庭患有語言障礙的小朋友,希望他們能在6歲前這段黃金治療期得到治療,至今已經幫助近3000名孩童。此中心設定70%學額為免收費,30%收取低於市價一半的費用。然而現在則約9成以上的家庭是免收費接受治療。

Picture1

*黃氏夫婦

治療中心的成立

黃氏夫婦原本各有自己的生意,因唯一的兒子黃庭恩患有唐氏綜合症,從小在學習上有較多的困難。在教導兒子的過程中,夫婦倆發現語言治療是很重要的,而6歲前是接受治療的黃金時間。如果錯過了黃金時間,則會學得較慢,越遲會說話,會讓孩子越沒信心。後來,兒子黃庭恩在年幼時因意外逝世。太太黃何淑英說,兒子去世時他們感到非常傷心,當時的她有很多的不明白,為何上帝有這樣的安排,跟着她感受到上帝給予的平安和看見一些引證,使深信這事發生必有上帝的容許和祂的心意,於是他們夫婦問上帝,「祢究竟想我們怎麼服侍祢?祢想要我們的生命如何榮耀祢?」因著兒子的緣故,夫婦倆非常熟悉兒童特殊訓練的相關事宜以及了解到香港在這方面治療資源的缺乏。這讓他們意識到香港還有很多特殊兒童需要幫助,於是便有了成立語言治療中心的想法。

2

*庭恩兒童中心

然而成立以及維持一個語言治療中心需要十分龐大的開銷。因此,夫婦倆決定在成立語言治療中心前先做生意賺取資金,後來這些生意也慢慢發展成現在的社會企業(Confiserie Benji Limited)。

為了實現成立語言治療中心的事,黃氏夫婦於2002年開始了社會企業,用本來籌備要用來作兒子治療費的錢做起巧克力代理和餐飲業,而La Parole就是其中一間餐廳。淑英說,這些計劃的開始都是經過跟上帝禱告尋求,並確定后才做的,因此她從未為此擔心過,心裡有十分的平安。她深信着聖經以賽亞書說的,「堅心倚賴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祢。」La parole是法語,語言的意思。在法語的聖經中,La parole意思是上帝的話。淑英表示,他們做的一切是跟着上帝的話去做,只要走在上帝的旨意里便已足夠。她也說,之所以選擇做餐飲業是因為這樣同時也可以提供許多失業人士就業的機會。

La-Parole-Shop-Front

*La parole餐廳

上帝時刻的帶領與安慰

經營語言治療中心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挑戰和困難。但淑英卻說一路上總是能夠看到上帝的帶領和安慰。每當看到很多小朋友因為他們的幫助,在性格上變得開朗,肯開口說話,學習能力變得進步許多時,她都會感到備受鼓勵,覺得再辛苦也要做下去。在過去1年,由於香港經濟較差,社企的生意大不如前,中心的籌款也不理想。因此,治療中心的委員會做出了辭掉部分中心社工的決定,將經費集中在核心言語治療服務上。為了這問題淑英失眠了好幾個晚上。她很難過,擔心被辭退的社工接受不了,也擔心會引起中心的動蕩,心裡很不平安。後來她實在睡不着了,半夜起來禱告,求上帝給她心裡有平安,好讓她翌日有智慧去通知同事離職這件事。她跟上帝說,「我不知道可以再做些什麼了,所以我把這件事交託給祢,我很辛苦,我要去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預備回中心時,淑英接到私人助理的電話通知,得知有位熱心捐款人捐80萬給中心作家長關顧服務的贊助。這位捐款人是她餐廳一位熟客,后成為好朋友,一路以來非常支持中心的服務。中心從未收過這麼大的一筆捐款,正好解決了面對的困難。

3

*庭恩兒童中心

除了財務上的挑戰之外,令淑英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有個家長曾寫了一封信給她。信上寫着「致庭恩的信」。信中提到許多家長很感謝庭恩,因為他很多小朋友才有機會得到這服務,讓他們能在黑暗和絕望中看到希望。最後信中還說,「你(庭恩)不要擔心你的父母,因為我們會很關心他們,你放心在天父上帝那裡繼續享受就行啦!」當淑英看了那封信,她感動得哭了,覺得自己被上帝安慰了。一直以來,她都以為他們(治療中心)是個施與者,給這些有需要的家庭治療服務,而這些孩童和家庭是接受者,是被同情,被幫助的。但因着這封信淑英才發現,其實這些接受者也是幫助者,讓她從這些家庭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讓她的生活變得更富足。淑英說,「你問我在過程中遇到困難怕不怕,我可以說我不怕,我覺得因為上帝知道我們會擔心,會害怕,所以總是常常在我們身邊放下見證,給我們安慰和鼓勵。讓我看到了祂真的是在使用我們,使用這個治療中心在幫助許多家庭和孩童。祂是個滿有恩典,又真又活的上帝!

黃氏夫婦倆除了給予特殊孩童治療服務之外,常常也會跟他們的家庭分享福音,一起禱告,以上帝的愛來愛他們,讓他們看到自身的真實,也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所以有很多孩童的家長,也在這十幾年來信了主,進而一家歸主。

4

*庭恩兒童中心

最大的功課是「忍耐」

成立語言治療中心這麼多年了,淑英說她在當中學到最大的功課是忍耐。要給予特殊孩童語言治療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每天對着這些有特殊需要小朋友,尤其有自閉症傾向加過度活躍的,都需要付出多點愛心和耐性。淑英說,「有時我去探望這些小孩子,幾個小時下來,結束時簡直累癱了,從而可以想像他們的父母每天在精神和體力的付出及其辛勞。」沒人可以保證孩子在接受治療后一定會很快有所改善,有時候可能幾個月,甚至一年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有時這可能導致他們會面對學校的投訴、勸喻退學、或被同學欺負等問題,加上他們身處窮困當中,每天要經歷的困難更多。因為看到家長的艱難,以及自身的體會,淑英知道要幫助這些人得要學習有一個溫柔,忍耐和恩慈的心與家長同行,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與接納。「另外社企也不是每天都有好生意。雖然偶爾也會擔心,但我還是要忍耐,且繼續相信上帝有祂自己的計劃。那在這個等候的過程中,我們要學習預備好自己,求上帝監察我們,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再繼續做好一點。」

5

*庭恩兒童中心孩子的日常學習

未來期望

現在淑英希望社會企業的生意可以日益增長,好讓她們可以有更多的資金來幫助前來中心接受治療的孩童。同時,也要給社會企業的同事多一些訓練,讓他們有所成長,建立一個堅固的團隊,這樣才可以讓這個語言治療中心的計劃走的更長遠。

當上帝開了一道門給你,不要視而不見

最後,淑英表示,我們很多不同的恩賜是從上帝而來的,我們要認識我們的恩賜,同時也不要浪費這祂給我們的祝福。當你有一顆願意侍奉的心,有時上帝便會使用一些特別的人和事物,在你面前打開一個門,讓你看見祂要你去做的事。但如果你跟上帝不夠親密,可能就聽不見上帝的聲音,無法看到門內的景象。

「我曾經也想過要等一下,準備好了再去開門。」淑英說到,「但上帝卻對我說,你已經看到了他們的急切需要,你還在等甚麼?」因為看見上帝很愛這群特殊孩童以及他們的家庭,就跟愛我們一樣,所以淑英也就跟着上帝的話去做了。她鼓勵道,當我們一路事奉的時候,上帝是會賜下很大的福樂給我們。「在過去的日子裡,可以服事上帝和這群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長,我很滿足,也有很大的平安與喜樂。」

所以,當上帝給了你一個恩賜,又給了你使用它的機會時,你會怎麼做呢?